
揭牌庆祝仪式现场
中广网贵阳4月12日消息(记者陈屹)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同意,贵州民族学院正式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4月12日,更名揭牌暨新校区建设启动仪式在贵州民族大学举行。
今天一大早,盛装的贵州民族大学校园内花团锦簇,多年前离校的老校友、长期支持民族教育的老领导纷纷来到校园,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贵州民族大学师生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贵州民族教育史上这一重要时刻。
贵州民族大学成立于1951年5月17日,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5所民族院校之一。学校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同志、江泽民同志等曾到贵州民族学院视察,给了全校师生极大的关怀和鼓励。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到贵州工作不久,非常重视贵州民族大学的更名问题。
贵州民族学院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是贵州民族大学教育的一大标志,成为少数民族人口全国排位第二的贵州省迈向民族教育多学科本科院校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新台阶。

活动现场高唱《国歌》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高万能说,“贵州民族大学实际上是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是贵州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民族高等教育在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实现的一次大跨越”。
现在,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从10年前的19个增加到现在的50个,研究生教育已达37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招生范围由十年前面向几个省增加到现在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在校生由十年前的50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2134多人。专任教学科研人员由十年前的461人增加到现在的718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有406人,占56.5%,硕士学位以上有488人,占68%。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01年仅有2人,现在已达146人。
在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方面,贵州民族大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学科为主要学科门类,人文、社会、理学、工学、管理学等5个学科门类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综合大学,并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预科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嘉宾为更名校牌揭牌
贵州民族大学更名,将是贵州的民族文化研究得到有力提升。目前,学校成立有贵州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贵州民族经济研究院等8个研究院和贵州世居民族研究基地、贵州民族文化生态研究基地等8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另外,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贵州省苗学会、贵州省布依学会等9个省级民族学会及其研究中心均挂靠贵州民族大学,形成了强大的民族文化研究阵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习惯法、傩文化、水书、夜郎文化、民族歌舞艺术等研究方向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
贵州民族大学在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办学成果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贵州省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长龙超云等嘉宾出席揭牌仪式
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委统战部部长龙超云,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世礼、顾久,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凯,省政协副主席班程农,原省长王朝文等领导出席仪式并为贵州民族学院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剪彩揭牌。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凯宣读教育部关于同意贵州民族学院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的通知。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委统战部部长龙超云宣读省委、省政府贺信。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文阳宣读国家民委贺信。